師父文章:詠春拳之細說“小諗頭”(一)
今時今日,眾人皆知,詠春拳有三套拳,即“小諗頭”、“尋橋”、 “標指”。
今天就講“小諗頭”。為什麼我用“小諗頭”而不用市面流行的“小念頭”?因為廣東話“諗”與念是兩回事。諗是思維即去想的意思,小諗頭即是要練習者在練習時不要去想其他事情,集中精神。而念頭是什麼意思,人們都可理解,所以中文“小念頭”是文不對意,無意義的。相對“小諗頭”原義來說。
詠春拳的 “小諗頭”練什麼?目的是什麼?標準是什麼?怎樣練習?如何看今天光怪離奇動作的“小念頭”?正是本文細說的目的。 傳統中國武術練習套拳,各式各家各派講求招式變化、走位換形、多姿多勢。唯獨詠春拳小諗頭開馬後不移動身體至完成[當然會有自稱詠春拳的少數異物會走來走去],與其他各泒所有習慣,差別可為具大。為此要認識詠春拳得從“小諗頭”開始。
“小諗頭”練什麼?1、練身體平衡;2、練身體整體幾何結構;3、練視力目測,鎖定距離目標;4、練大腦能直接控制身體四肢筋肌作精確收縮;5、練習身體四肢在不同角度方向發出最大打擊力量;6、練身體四肢在轉換動作中及各幾何結構動作中準確而自由組成;7、練在準確運用所需角度下發出具大打擊穿透力;8、練對身體四肢選擇有效位置去打擊目標;9、練身體各部活動協調。
小諗頭的目的是什麼? 是為了在進入詠春拳搏擊系統裡的開始,規範活動方式,成為詠春拳的“標準度量衡”, 一切日後動作正確與否,基本上取決於她。標準是什麼? 為什麼要有標準? 因為詠春拳的構成為幾何結構方式, 所以 動作正確與否, 絕對不是以人為主觀意志所左右, 而是根椐物理定律和自然人體生理定律和幾何結構所組合而成, 正確與否是根據這些科學定律來做標準, 只有這樣, 才能不會偏離原創精神傳承下去。
怎樣練習詠春拳?1、你得要明白你為什麼學習詠春拳,這非常重要,目的目標不同,選擇師傅不同,練習方式不同,如果是玩票性質,那麼隨便找個你喜歡,合眼的師傅就可以,不用多要求,但這裡說的是傳統原創精神和技術的詠春拳。2、詠春拳練習要求個人在無人在旁的場合下,寧靜地練習,她是孤躁和苦悶的,數年如一日。3、不能迷信,敢提問題,多思考,實踐中學習。4、明白詠春拳哲學思想[法度]。明白掌握衡量正確標準的方法。5、個人意志堅強 心態成熟,因為在要求精確的情況下,會出現強烈巨大的失敗感,而引起自尊心受傷。
認識上面所說,對詠春拳,對小諗頭,有了大概概念。
細說就得從開馬開椿說起.
詠春拳“ 二字鉗羊馬” 為一高馬,名字取於相似名字。它的作用于作為詠春拳的身體平衡訓練的一個基礎標準起點,而絕對不用於搏鬥使用[這點非常重要, 今天的所謂詠春拳,完全錯誤地作為搏擊用馬],上邊圖中右幅簡畫, 是小諗頭開馬後姿勢,雙手臂手握拳抽後抽高,雙膝向內跪下之勢,垮有坐著“ 無形椅” 之感。 我們叫“坐馬”,這時大腿肌肉處於放鬆狀態[現時所有“小念頭”是“紮馬”,大腿肌肉僵硬]。這時候身體全身分成“二個部分”,腰以上上身,腰以下下身。這個“二字鉗羊馬” 非常難坐,看上邊左圖,頭部小腦[平衡用] 與腳跟成垂直線,而背部部分凸出,這就是“ 二字鉗羊馬”。
詠春拳三套拳都有“ 開椿手” 由“ 反清複明”[手掌拳反收] 轉變到天地會的“華廈大地. 背抗韃虜, 心在中原”即雙手交叉從下向上[ 嶺南幾派拳術也有這動作]。
直拳[不是沖拳,沖是撞擊,沒有力量,位置不對], 這個直拳,基本的開始,它是有標準的,包括怎樣出拳,手臂與身體的位置,距離關係,而最重要的是拳的發出路線軌跡,往往今天人們不懂的就是這個軌跡,最後是角度,拳頭著點的角度,拳頭哪處是打擊點,這些都有準確標準。
我們看上邊兩張圖: 左圖男士中間的馬,大腿有力,典型是“紮馬”,直拳非常直,與肩成水準,這個直拳肯定沒有打擊力[打不出力],而且, 橋[手臂]是沒有負荷力的,輕輕一壓就往下掉[還有一個拳頭問題,這裡就不說了,由大家猜吧]。右圖,這是坐馬,大家看兩者間分別。拳向上,臂成水準高十度,而這時從腰到拳頭,剛好成45度角[但馬要坐對才算,否則量不出45度的], 這樣 拳頭才有打擊力,橋[手臂]才有負荷力,不容易壓下。這時看看右圖:拳頭與腰成45度,臀部與小腿也成45度, 這樣身體與打出去的拳成二個45度型結構支援,身體才能平衡。
這個直拳,其實在詠春拳系統裡,已是最沒有力量和最少打擊力的方法。作為開始,由它引領那個打擊軌跡[即怎樣發出動作]。當然這裡涉及一個打出這個直拳有力的方法,這個最重要, 所以保留不作公開,技術秘密。